讀後感、書摘:《宗教的慰藉》

Corey
Dec 21, 2021

--

《宗教的慰藉》(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Alain de Botton,2011
★★★★★

近排搵咗好幾本宗教書籍嚟睇,就係覺得,既然可知歷史上大部份時間都有大部份人篤信宗教,宗教一定係有料到嘅 — — 可能唔係古書記載嘅超自然神靈,但可以係對當下人生嘅裨益。

Alain de Botton喺《寫給無神論者的宗教使用指南》清楚列明宗教各種用處,更指世俗社會好應參考,而唔應該為著超自然神話而摒棄宗教嘅一切,以喺後宗教年代依然照顧人類各種心靈需求。

〈社群〉
教會令陌生人相會,猶太教贖罪日教人表達歉意,仲有各宗教嘅成年禮、婚禮、喪禮,更甚有中世紀基督教新年前夕愚人慶典容讓各人做出荒誕甚至下流之事,都係幫助靦腆嘅我哋滿足各種社交需要;作者提出,世俗社會應該開間「愛筵餐廳」,舉行同樣目的嘅慶典聚餐。咦其實,每逢大時大節,蘭桂坊咪有世俗版愚人慶典囉!

〈美德〉
自由主義者可能唔認同面向大眾嘅宗教宣傳,但其實我哋一直接收大量商業宣傳;作者指出,真正自由嘅國家應該平衡人民接收的資訊,大型廣告牌上唔應該只有各種商品,更應推廣有益身心健康嘅概念,例如仁慈、寬恕。但我會問,當冇由上而下嘅規定,邊個決定咩係有益身心?寬恕定公義重要啲?貞潔抑或身體自主先係有益身心健康?

〈教育〉
相比起大學裏只會沉悶地傳授知識,靠學生自律溫習;天主教深明人類缺乏自制力,規定邊日讀咩經;五旬節派浸信會牧師激昂地講道,信眾比紅館觀眾更投入咁企晒起身舉高雙手互相呼喊。而且大學傳授嘅只係職場技能,宗教教導嘅係人生智慧。為咗填補哩個空缺,作者更成立咗The School of Life,教授如何面對人生各種議題。

〈悲觀〉
作者話,人生中最嚴重嘅問題係無解嘅,但當我哋知道其他人都面對不同苦難,起碼唔會好似小魔女DoReMi咁覺得「我真係全世界最不幸既美少女」。宗教有耶路撒冷哭牆,世俗社會都應該起個電子牆,俾人匿名投稿各種苦惱。 咦,咪即係實體版PostSecret囉。除咗圍爐,抱持悲觀反而更會細味欣賞日常小確幸,例如各宗教會為收成、好天氣、買新衫而表達感激,甚至有特定嘅禱文。哩點我好贊成,要心境健康首先要接受冇嘢係應份嘅,be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角度〉
聖經〈約伯記〉探討點解好人冇好報,而答案竟然係人類冇資格知道因果,因為喺奧秘宇宙裏,個體嘅命運起伏根本微不足道。作者提議應該喺公共空間直播遙遠嘅銀河影像,當我哋睇見距離我哋千萬光年嘅星系對人類一無所知,亦絲毫不受我哋的苦難影響,就會體會到自身遭遇不值一哂。即使唔係遠到外太空,我都覺得得閒親親大自然係洗滌心靈嘅。

〈藝術〉
參考宗教,美術館唔應該單純地展示美麗物品,而應該利用美麗物品增進我哋嘅善良與智慧。作者建議,美術館唔應該以作品時期或風格分層分類,每間展覽室應該致力喚起一種令人生重新獲取平衡嘅情感,例如苦難、慈悲、恐懼、愛、認識自我。

〈建築〉
天主教之所以興建宏偉嘅教堂,係認為人類心靈會受環境影響。作者提議,世俗社會可以興建宏揚各種觀念嘅寺廟,例如清明觀點寺廟可以透過崇大建築令人自覺渺小;冥想寺廟可以俾人獨處修行,安然等待平日難以察覺嘅洞見;仲有各種當地精神嘅寺廟,類似中世紀歐洲各地教堂咁,當年德國有教堂驅退瘟疫,西班牙有教堂治療不孕,英國有教堂醫治眼睛痠痛,意大利有教堂解決遺失物品……當時嘅人會為著各種問題而遠赴朝聖。即使未必係透過特定建築,但我都覺得長途旅行的確有治癒心靈嘅功效!

〈體制〉
宗教成功之處,係透過體制吸納大量金錢、人力,以維繫跨國品牌繼續滾雪球式吸納。作者都承認,只係寫本書根本難以相比。不過佢都有喺各個平台宣揚所想,例如佢講嘅《無神論2.0》TED Talk基本上就係本書嘅撮要,都好好睇:
https://www.ted.com/talks/alain_de_botton_atheism_2_0

--

--